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形势任务,7月6日至12日,我院18名教师赴新疆参加了由新疆师范大学主办的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修班。此次研修为期一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文化考察等多元形式,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创新思维。
在专题讲座环节,新疆师范大学太阳成集团tyc151cc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丽娟教授带来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汇聚起中华民族奋斗的团结伟力》的专题报告。她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为切入点,结合新疆实际,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学术院长孙秀玲教授则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体系,深入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及教育实践路径,为教师们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理论根基。
现场教学环节,教师们先后前往自治区博物馆(乌鲁木齐)、伊犁博物馆、伊犁将军府、林则徐纪念馆、惠远古城、库尔德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霍尔果斯口岸等地开展研习实践。自治区博物馆和伊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与详实文献,生动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让教师们直观且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区情特点,深切体会到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根基。在伊宁林则徐纪念馆、伊犁将军府等地,教师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到边疆稳固统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存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霍尔果斯口岸的现场学习中,教师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这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缩影的发展轨迹,亲身感受了“一步跨两国”的开放格局,更由此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实践的认知,为思政教育搜集到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
文化考察环节,教师们走进丝路有戏・馕文化产业园、国际大巴扎、库尔德宁生态聚落等地,从饮食文化等方面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与当下,体会多民族聚居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同心实践。
此次暑期实践研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全面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创新意识,深化了他们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边疆治理,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知与认同,厚植了教育报国的使命担当,为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提升科研水平和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院将进一步把中华文化认同、红色基因、共同价值等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忠实践行者。
责编:刘凯娟
二审:胡建民
三审:李 可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公众号